最近,我开始刻意控制酒局,清醒的时间变多了,发现这种状态特别好。头脑清醒时,人会更容易静下心来,去思考一些平时忙着忙着就忘了的事情。最近,脑海里突然冒出了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这八个字,细想之下,感觉这八个字和自己最近的经历非常契合。特别是“行万里路”,让我有了完全不同的体会。
第一件事:读书的价值
公司最近遇到了几个复杂的问题,越想越迷茫。就在这时,我偶然翻到了稻盛和夫先生的《阿米巴经营》。没想到,这本书里的思想直接切中了我们的难题。就像一盏灯,照亮了我之前完全没注意到的地方。那一刻,我深刻地体会到,书本其实是一种很高效的学习方式。它能把别人在实践中摸索多年的经验,浓缩成一段段简单明了的文字传递给你。特别是那些大师的书,读起来可能费点劲,但收获巨大。有时候,书不仅仅是给你知识,它还会启发你的思维,让你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问题。
第二件事:行路的意义其实是“遇见人”
最近,公司业务需要,我陪渠道合作伙伴跑了不少城市,见了许多客户。这些客户来自不同的行业、不同的背景,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都各不相同。这次经历让我明白,行路的真正价值不是“去过多少地方”,而是“遇见了多少人”。在面对面的交流中,我能够感受到客户最真实的需求,而这种感受是任何一份汇报或数据都无法代替的。
比如,有一位客户是想为他的连锁商场实施ERP系统的老板。表面上,他只是跟我聊了一些系统功能的需求,比如库存管理、会员服务等。但在交谈中,从他的语气和提问里,我能感受到,他其实对竞争对手的快速扩张充满担忧,也希望通过数字化转型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。这种微妙的感知,是我坐在办公室里通过需求文档或电话会议无法体会到的。也正是在这样的交流中,我慢慢意识到,每一个客户的背后,其实都隐藏着很多真实的故事和独特的思考。与其说“行万里路”,不如说是通过路,去接触更多鲜活的人,从他们身上看到更多的世界。
重新理解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
“读万卷书”,是站在时间的维度,从前人的智慧中汲取养分;而“行万里路”,更多的是从空间的维度,去认识那些让这个世界变得丰富的人。路只是一个载体,真正让我们成长的是在路上遇到的那些人、经历的那些故事,以及从中获得的感悟。
有时候,我会问自己:如果书籍是知识的源泉,那么人是不是智慧的窗口?我觉得答案是肯定的。书本给我们理论,而人能给我们实践;书本提供框架,而人与人之间的碰撞能让框架丰满起来。
工作也好,生活也好,路从来都不是目的,重要的是沿途遇到的人。他们带来的视角、经验和思考,可能比任何一段旅程都更有意义。